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日本地位最高的神社——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位於三重縣伊勢市,正式名稱是“神宮”,為了區別其他帶有“神宮”字樣的神社而俗稱“伊勢神宮”,不過在日本如果單純說“神宮” ,仍專指伊勢神宮。無從從歷史還是從權威上來說,伊勢神宮在日本都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神宮的主體建築是供奉天照大神的“皇大神宮”和供奉掌管天照大神衣食住的豐受大神的“豐受大神宮”,皇大神宮被稱為“內宮”,豐受大神宮則被稱為“外宮”,兩座建築相隔約4公里。除這兩座正宮外,伊勢神宮還包括14座別宮等123座大小神社,全部面積達5500公頃,佔伊勢市三分之一的面積。
根據日本的神話傳說,內宮被認為是垂仁天皇26年(公元前4年左右)、外宮被認為是雄略天皇22年(公元478年左右)創建的,儘管無法考證確切的紀年,但是伊勢神宮已至少擁有一千數百年的歷史。天照大神是將太陽神格化的女神,被認為是日本皇室的祖先神,古代曾禁止天皇、皇后和皇太子以外的人提供供品,被視為皇室權力像徵的三大神器之一的“八咫鏡”也供奉在伊勢神宮。
在天武天皇時代,曾派遣皇女作為“齋宮”到伊勢神宮進行祭祀,這種制度一直持續到南北朝時代,所以也有學者認為天照大神並非女神,而是男神。在日本的南北朝時代,由於戰亂,伊勢神宮喪失了很多收入來源,為了獲得資金,開始通過宣傳活動,將信仰者擴大到了一般百姓,以獲得捐款和香火錢。此後,伊勢神宮逐漸被視為神道八百萬神中的最高神,是日本的總守護神。在江戶時代,參拜伊勢神宮成為一大熱潮,不過這被認為兼有旅遊目的。
雖然天照大神被視為皇室的祖先神,但是由於伊勢神宮一直遠離首都,而且有確切記載的第一位參拜伊勢神宮的天皇是近代的明治天皇,所以也產生了各種說法。有學者甚至認為天照大神並非皇室的祖先神,而是皇室非常忌憚的神靈,因擔心其作祟,所以才在遠離首都的地點供奉,歷代天皇也從不去參拜,不過這種說法尚沒有定論。
伊勢神宮最為知名的儀式是“式年遷宮”,根據日本史書記載,公元685年,天武天皇制定了每隔20年翻建一次神宮建築的“式年遷宮”制度,公元690年,持統天皇在位期間,進行了第一次“式年遷宮”。此後,除了戰國時代曾中斷120年以及數次延期外,1300來伊勢神宮一直固守著這一制度。式年遷宮時,內宮、外宮的正殿、14座別宮的建築和宇治橋都要翻建,祭祀用品也要重新製作。拆除下來的木料用於翻建神宮內其他小神社或者送給日本各地的其他神社使用。
遷宮的各種準備活動要提前8年舉行,2013年的第62次式年遷宮共花費了550億日元。神宮建築有兩片相連的地皮,每隔20年輪番使用,今年3月底之前,是正宮的新舊建築並存的時期,此後舊建築將被拆除。由於神宮的建築不使用礎石,而是直接將木柱直接樹立在地面建造的,而且採用茅草屋頂,所以損壞非常迅速,有必要重建。有的學者認為遷宮是出於神道思想而需要保持建築的清淨,有的學者認為是為了傳承傳統建築技藝等,不過都沒有定論。鄰近外宮的“遷宮館”是配合1993年的第61次式年遷宮而開放的博物館,遊客可以在這裡了解神宮的歷史、遷宮的儀式等。
內宮參道入口的宇治橋是一座長101.8米、寬8.42米的日本風格的木橋,橫跨五十鈴川,橋的兩側各有一座木製鳥居,是內宮的象徵。跨過宇治橋,可以看到五十鈴川旁興建的一組石階,這裡是參拜者洗手的地方。禦袚町是內宮前面的一座富有日本傳統建築風格的商業街區,也是伊勢市的代表性旅遊景點。江戶時代,每年有200萬至400萬參拜者訪問這裡,但是到了上世紀70年代,隨著現代交通的發達,每年只有20萬人到訪。為此,伊勢市的赤福公司牽頭開始恢復這里江戶時代的景觀,並於1993年開業,此後,遊客大幅增加,2013年遊客達到650萬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