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日本多選擇在三月自殺 (3月は死ぬにはいい月)

早春三月,乍暖還寒,本是這人世間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好時節。然而在日本呢,情況卻是兩樣。三月,在日本被視為不詳的月份。每年三月是日本自殺人口最多的月份,也因此成為日本內閣府“欽定”的“自殺對策強化月”。那麼日本人為何愛在三月“扎堆儿”般的結束生命呢?

首先,3月是日本各大公司的會計年度。所以很多公司都會在這個時候面臨倒產,旗下員工也就被迫失業。自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直到2011年,日本自殺人口已經年年超過3萬。從自殺人口的職業來看,失業、無業的人佔絕大多數,作為自負盈虧的個體經營者,每到3月,也會出現一批經營上進入死胡同的人,如果無法打通出口的話,就很容易走上絕路。其次,3月是人事調動月。公司職員會在這個月裡接到人事調動通知,突然就被換到不熟悉或不喜歡的環境工作,有的還會面臨降職。而合同工、派遣社員也將面臨合同期滿掃地走人的局面。工作上的失意與生活上的壓力敲擊著人的神經,讓人變得精神不穩定,一個衝動就結束了性命。最後,3月還是日本大學的畢業季。畢業也就面臨著就業,但在這就業冰河期裡,找工作是難上加難。據日本警察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日本20歲到29歲的自殺者當中,尋短見的最首要原因就是畢業後就業失敗。僅是2007年到2011年的3年間,因找不到工作而自殺的日本年輕人就增長了3.2倍。真是令人觸目驚心!現在,“就活(就業活動)自殺”已經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個新名詞。
2009年7月,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的大四學生青木佑介就因就業活動不順而選擇上吊自殺。在自殺前,曾在博客上寫下“唉,我這要找工作找到什麼時候啊。”據其父親介紹,青木從大三那年的12月就開始投簡歷,直到大四畢業。在這段期間,共被近50家的企業拒絕。在青木上吊後,父親翻看他的日程安排表,發現兒子在自殺那天原本是要去參加一個企業說明會,而且在死後的兩星期都還有一個面試的約定。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任是怎樣的國家都得認同這句話。眼下,不僅日本社會關注“就活自殺”,就是各大學也都在想辦法對應。日本富山大學在連續5年每年至少出現1名“就活自殺”的大學生後,於2009年設立了一個“自殺防止對策室”。自設立後,平均每個月都要接到400多封有自殺傾向的大學生的求助郵件。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中百舌鳥學園的學生中心裡,也安排了一名臨床心理師負責對應。據這名心理師菊池秀一透露,平均每天都會收到2到5封的求助郵件。其中,大三、大四學生的求助內容都是關於就業活動的,表示“想去死”、“什麼事都不順利不如死了算了”的學生佔3成左右。不知道今年的這個不詳的3月,又會有多少因破產、失業、就業失敗​​而自尋短見的日本人。日本國內就彷佛有個看不見的黑洞,專門吸入鮮活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